猫支气管炎波氏杆菌
下载 pdf
支气管炎波氏杆菌(BB)一直被认为是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(CITB)的重要病原体,但只是在最近几年,它被认为还可在猫上呼吸道疾病(URTD)中发挥作用。Bb感染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于病毒性上呼吸道疾病,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普遍存在。压力应激可使猫易患Bb 相关性疾病,这在多猫家庭和猫舍情况下最常见。该病在幼猫中最严重(已有致命性支气管肺炎相关报告)。
病因和发病机制
支气管炎波氏杆菌是一种小型(0.2 mm X 0.7 mm),好氧,能动的,革兰氏阴性球杆菌,可呈现单独,成对或菌落形式。
可直接通过动物之间密切接触或飞沫,进行感染传播。生物体无法在宿主体外生存很长时间,并且易于被许多常用消毒剂和极端pH值和温度杀死。然而,在一个高度污染的环境中,特别是在受感染的粘液中,病毒能够生存足够长的时间,从而可能会导致间接传播。
支气管炎波氏杆菌定植在有纤毛的呼吸道粘膜上,该表面旨在清除外来颗粒,因此使得这些细菌的粘附和持久性机制至关重要。细菌定植后释放毒素,这些毒素可使感染后最初3-5天出现局部和全身炎症损伤。含有粘附细菌的气管上皮细胞受损可促进呼吸系统疾病和纤毛停滞,纤毛破坏以及粘液纤毛清除机制障碍,以及导致进一步细菌定植,持续性存在和传播。
局部免疫应答之后,细菌逐渐被清除。在猫中,大多数病情呈现自限性,即约10-14天后,自行消失。然而,有时可出现支气管炎波氏杆菌相关的严重支气管肺炎,特别是在幼猫中,而这种情况是致命的。
有研究表明,不存在其他病原体的情况下,支气管炎波氏杆菌即可诱导呼吸道疾病。虽然支气管炎波氏杆菌作为一种主要的病原体,并可引起猫上呼吸道疾病,但是极有可能地是,在许多情况下,其他因素参与其中,包括应激和并发呼吸道病毒感染。支气管炎波氏杆菌还可作为一种次要病原体,特别是在最终发展为更加致命性支气管肺炎的上呼吸道疾病病例。
临床和病理结果
支气管炎波氏杆菌相关性上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。临床症状与其他可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病原体(如FCV和FHV-1)的很多症状相同。
在猫相关研究中,已知支气管炎波氏杆菌是唯一的致病因子,临床症状包括发热,打喷嚏,流涕,颌下淋巴结肿大,咳嗽和肺部罗音。 在大多数猫中,疾病通常为轻度,且症状通常在10天后消失。然而,在一些猫中,尤其是幼猫,可发展为支气管肺炎,且有生命危险。一些猫可能成为长期携带者,病愈的猫已被证明在初始暴露后可散毒至少19周
诊断
通过对口咽或鼻拭子进行分离和培养或PCR,从而确认是否存在Bb。为了进行细菌分离培养,拭子应浸没于细菌运输培养基(如木炭/头孢氨苄琼脂),从而减少其他呼吸道菌群的过度生长。
敏感的实时PCR方法能够检测到存在的少量生物体。一些实验室已经研发出多重检测方法,可同时检测所有常见的猫呼吸道病原体。
由于猫群中的高血清阳性率,血清学的诊断意义有限。
资料来源: 默克兽医手册